理臣百科欢迎您! 理臣:理臣教育官网 理臣咨询官网
400-835-0088
会计百科
首页 > 会计基础 > 会计概述 > 会计的本质
会计的本质
西方:
会计信息系统论: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名词委员会认为:会计是一种艺术,它用货币形式,对具有或至少部分具有财务特征的交易事项,予以记录、分类及汇总并解释由此产生的结果,使之处于有意义的状态。
20世纪50年代,“工具论”、“方法论”占主要地位,认为会计是反映和监督生产的一种方法,是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美国会计学会和会计职业界开始倾向于将会计的本质定义为一个信息系统。
20世纪70年代以来,将会计的本质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观点,在西方会计理论界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国: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本质问题的争论一直未达成共识,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 会计管理活动论
产生:在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杨纪琬、阎达五教授做的题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的报告中指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会计不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而后两位教授对会计本质进行了深人地探讨,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的理论体系,在我国会计理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会计信息系统论
产生:最早引进并主张会计信息系统论的是余绪缨教授。余绪缨教授在《要从发展的观点,看会计学科的属性》论文中,提出“根据当前的现实及其今后的发展,应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是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后来葛家澍教授也接受了西方国家关于会计信息系统论的提法,和余绪缨教授共同提出了会计信息系统论的观点。该观点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