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臣百科欢迎您! 理臣:理臣教育官网 理臣咨询官网
400-835-0088
会计百科
首页 > 行业会计 > 锁厂 > 美西封港锁厂事件
美西封港锁厂事件
美西封港锁厂事件
事件经过
公元2002年五月美国西岸87家货运及码头经营业者组成的太平洋海事协会(PMA)和代表美国西岸10500名码头工人的国际码头及仓储工会(ILWU)为了将要在七月份到期的合约进行新的劳资谈判,而谈判的关键课题是新技术的引进。资方计划引进新电脑和光纤设备来加速货物起卸以改善港口的效率,这将会导致一些人员的缩减,引起劳方的不满。其中的争议点为,

资方认为劳方对于新科技之运用有抗拒感,所以造成协商难以进行。
劳方则声称,工会从未反对港口运用新科技以便现代化的努力,工会所反对的是以现代化为借口,而将现有码头工会会员的就业机会外包或移转,工会认为雇主已经逐渐将许多原有的工作机会转移,使用非属工会会员之其他劳工,技术现代化将使雇主更有理由以其他劳工取代工会之会员,因为许多工会会员因为年龄因素,将无法在科技现代化的浪潮下继续保有工作。
到了九月底,谈判依然没有结果,双方僵持不下。27日资方假借工会发动怠工的名义进行了第一次为期36小时的锁厂(封港)。又在29日傍晚宣布无限期停止工会工人复工。

10月3日:劳资双方在联邦调停下,在旧金山市重新进行谈判,惟至美西时间该日下午五时止,尚未有具体结果。
10月4日:报导指出双方谈判已有初步进展并同意开始装载运往阿拉斯加之货物。
10月6日:劳资双方谈判再度破裂。
10月7日:美国总统布希决定介入此事件并筹组一调查小组以评估封港对美国经济之影响及调查劳资双方是否有诚意解决争端。
10月8日:布希总统于十月八日发表谈话并已指示检察总长Ashcroft进行发出“禁制令”(Injunction)之作业,该禁制令将要求资方重开美西港口及码头工人回到工作岗位八十天,俾使美西港口恢复作业。
事件经济影响
锁厂事件发生后,美国西部所有海运港口封港,导致数以万计的货物不论是外销或进口,都被阻滞在港口或船上,无法适时送达顾客手中。船商不收货,连带的陆上产业,包括进出口业务、押汇作业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涉及保险赔偿、输出保险。由于船只停滞在各港口,导致各船只原有的航线及行程全部被打乱,不只影响美国经济,与之有贸易往来的各国也遭受到巨大的影响。美方宣称,封港一天就损失十亿美元。

事件评析
劳方说资方是“攻击性锁厂”。资方在二十九日的锁厂被批评为“攻击性锁厂”,工会表示,资方以工会怠工为由发动锁厂,然而,工会并没号召怠工,只是要求会员按章工作(work-to-rule),也就是严格按照安全卫生等规章工作,不超时加班等,并无实质怠工做为。
美国政府介入调解争议。美国总统布希在十月七日介入此案,并指示检察总长发出禁制令,是否将政府的权力直接介入到劳资争议里,使劳资双方谈判实力不对等。明为国家强制仲裁,事实上却由运输、劳工、商业等部和白宫祖国安全办公室(911事件后成立,以反恐为任务的内阁级机构)等成立了专门小组,和资方密切配合,监控谈判过程。该小组不断对工会发出警告,指出布希政府将考虑对工会采取各种不利行动,包括宣布全国紧急状态;引用反工会的塔夫特—哈特雷法(Taft-Hartley Act)宣布80天冷却期,阻止工会反击;以“反垄断”为由,将集体谈判分割在个别港口进行,等于是粉碎以往的全西岸合约,瓦解工会力量;以军队介入营运港口等。国防部长伦斯斐和白宫祖国安全办公室主任瑞吉也对工会进行恫吓。目的都是压迫工会早日屈服于资方要求。这种政府介入劳资争议及借由塔夫特—哈特雷法来打压工会谈判及生存空间的手段亦让许多有志之士批判。